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全国卷数学

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(五)全国卷,百师联盟答案网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(五)全国卷得试题及其答案,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百师联盟2023高三联考答案网

百师联盟2023高三联考答案网

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(五)全国卷

1、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(五)全国卷

2、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一轮联考生物答案

3、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冲刺卷(四)新高考I卷

35.What's the purpose of the text?A.To call on people to help the disabled.B.To raise money for a tech giant.C.To compare two companies Al systems. D.To introduce a futuristic Al system.

1. (2015高三上·湖州期中)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小题。

    六国破灭,非兵不利,战不善,弊在赂秦。赂秦而力亏,破灭之道也。

    或曰:六国互丧,率赂秦耶?曰:不赂者以赂者丧。盖失强援,不能独完,故曰:弊在赂秦也。

    秦以攻取之外,小则获邑,大则得城。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,其实百倍;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,其实亦百倍。则秦之所大欲,诸侯之所大患,固不在战矣。思厥先祖父,暴霜露,斩荆棘,以有尺寸之地。子孙视之不甚惜,举以予人,如弃草芥,今日割五城,明日割十城,然后得一夕安寝。起视四境,而秦兵又至矣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,暴秦之欲无厌,奉之弥繁,侵之愈急。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。至于颠覆,理固宜然。古人云:“以地事秦,犹抱薪救火,薪不尽,火不灭。”此言得之。

    齐人未尝赂秦,终继五国迁灭,何哉?与嬴而不助五国也。五国既丧,齐亦不免矣。燕、赵之君,始有远略,能守其土,义不赂秦。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,斯用兵之效也。至丹以荆卿为计,始速祸焉。赵尝五战于秦,二败而三胜。后秦击赵者再,李牧连却之。洎牧以谗诛,邯郸为郡,惜其用武而不终也。且燕、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,可谓智力孤危,战败而亡,诚不得已。向使三国各爱其地,齐人勿附于秦,刺客不行,良将犹在,则胜负之数,存亡之理,当与秦相较,或未易量。

    (1)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,全都正确的一项是(     )

    嬴而不助五国也(帮助)       ②思先祖父(他的,他们的)

    不在战矣(所以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④暴秦之欲无(同“餍”,满足)

    ⑤诸侯之所(灭亡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(决定)

    A .

    ①④⑤

    B .

    ①②⑥

    C .

    ③④⑤

    D .

    ②④⑥

    (2) 对下列句中“以”的意思,归类正确的一项是(  )

    ①秦以攻取之外        ②以有尺寸之地     ③举以予人

    ④日削月割,以趋于亡  ⑤洎牧以谗诛       ⑥不赂者以赂者丧

    A .

    ①/②/③/④/⑤⑥

    B .

    ①/⑤⑥/②③/④

    C .

    ①⑥/②④/③⑤

    D .

    ①②④/③⑤/⑥

    (3)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,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(  )

    ①较秦之所得,与战胜而得者       ②思厥先祖父 , 暴霜露,斩荆棘

    至于颠覆,理固宜然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④可谓智力孤危

    ⑤然后得一夕安寝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⑥较秦之所得,与战胜而得者,其实百倍

    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, 暴秦之欲无厌 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

    A .

    ①②⑦

    B .

    ③④⑤

    C .

    ①⑤⑦

    D .

    ④⑥⑧

    (4)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  )

    A .

    文章开宗明义,起笔即提出了“六国破灭弊在赂秦”的论点。先用双重否定,既而又自为设问,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突出。

    B .

    文章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,证明了“赂”的损失远远不及战争的损失。

    C .

    作者在第三段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用巧妙的引用、精当的比喻,形象地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,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论点。

    D .

    第四段从“不赂者”入手,以齐、燕、赵三国灭亡的进程,论证“不赂者以赂者丧”的道理。

话题:
上一篇: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一轮联考(二)新高考语文
下一篇: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五地理山东卷